随着最近几周的零售店全面放开,澳洲的经济又重新呈现了欣欣向荣的面貌。尤其是圣诞节、新年即将到来,一年一度的大购物又马上到来。作为商家的你是否已经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Growrich Marketing 长富营销用精确的澳洲零售行业数据带您详实地回顾,在2021年零售业经历哪些有趣的变化,作为商家我们也可以用大数据来思考未来2022年,如果疫情和顾客的新消费者模式成为常态,那么我们该如果寻找新思路。
那么就和我们一起看一下一些最新的行业数据,和有趣的你动向吧!
一、零售业整体趋势
1、疫情前的发展趋势

1999-2019年消费增长数据 按行业分类
来源:ABS(澳洲统计局)
零售业一直是澳大利亚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之一,大致占了澳洲经济总量的10%-11%。根据澳洲国家统计局ABS截至2019年的数据,长久以来,澳洲零售业的总成交量以及各细分市场均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中,2019 年零售业总营业额约为 3296 亿澳元,比2018年同期高出约 90 亿澳元,增长率约为2.7%,一起看起来都安安稳稳且蒸蒸日上。图中的红色线代表食品类,橙色线代表咖啡厅,餐馆及外卖行业。
2.整体零售趋势呈现上扬
2000-2020年零售业消费增长数据 来源:ABS(澳洲统计局)
那我们再来看一下2000-2020年,这20年间,零售业整体销售额是一个什么趋势。如上图所示,很奇怪不是吗?按常理来想,大家肯定都会认为6次Lockdown(封城)肯定对零售业造成了致命的打击,毕竟到city的街上走一圈看一看就会发现,往年繁华的街道现在店铺都关得七七八八,一副落寞的景象。但真实的数据则令人惊奇,根据澳洲国家统计局ABS的数据,事实上,2020年全年,澳洲零售业迎来了自从2007年以来最高的增长率。2021年的全年增长率尚且不得而知,但也被预测在一个比疫情前平均都要高的高位。
3.疫情带来的反常识增长
2019-2021年消费增长百分比
来源:ABS(澳洲统计局)
如上图可见,2020 年初突然爆发的 COVID-19 大流行给澳洲的零售业带来了不小的打击,从上图澳洲国家统计局ABS的数据上看,2020年3月封城前夕,零售业迎来了一个小小的增长,然后四五月封城期间则迎来了一个暴跌,六月一解封又迎来了一个暴涨,之后这一年多断断续续的封城,零售业的增长率都保持在一个比疫情前要高的平均水平。
二、疫情无法阻挡
强劲增长的线上零售
2021年 2-6月线上零售销售额 来源:ABS(澳洲统计局)
这样反常识的高增长,有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线上零售业的在疫情后的暴风增长。来自ABS的统计数据显示,澳洲的线上零售业总营业额在疫情之前都保持着平稳且缓慢的增长,毕竟澳洲人的购物习惯还是喜欢去线下购买更多一些,所见即所得。而华人们在经历了澳洲糟糕的网购体验之后,便时常想念国内方便快捷的淘宝京东拼多多,以及神速的物流配送。
转折还是发生在去年疫情前期,数据显示,澳洲线上零售业的总成交量在第一次封城期间迎来了一波暴涨,短短两个月内涨幅超过50%,此后便一直保持在高位。今年年中新一轮封城后更是再度暴涨,使得整个线上零售业体量在一年半里直接翻了一番,从疫情前的20亿澳元不到涨到了截止2021年八月的超过40亿澳元。
疫情正在推着整个行业朝着线上发展,带来的变化是巨大且不可逆转的,消费者习惯了新的消费模式,旧零售业态的生存空间势必会被一再压缩。
三、这些细分零售
市场增长最迅猛
根据IBIS的报告,澳洲零售业共有 39 个细分行业,从酒类零售到药房,从超市到汽车零部件等等,不同细分行业的年收入、企业数量和就业变化差异很大。
如上图所示如果按照2020年细分行业年收入的增长幅度来排序,很有意思,排在最前面的是酒类零售业和园艺用品零售,紧跟其后的是药房和超市。这些拼凑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幅澳洲人疫情以来典型的生活状态画面,去超市买菜,然后在家做饭,主动或被动地减少了出门就餐的次数,更加注重个人健康和卫生,并且封城在家,小酌的次数也变得多了起来,更有闲情雅致的,就在后院摆弄摆弄自己的小花园。哈哈,是不是感觉说得就是你呢。
另一方面,增长最快的几个行业比如药店、酒类零售和园艺零售业,也正好是整个零售业中利润率最高的几个细分行业,这样解释了为什么澳洲在反反复复的疫情之下,仍能实现零售业的大增长。
四、消费者行为分析
从消费者购买渠道上来分析各个澳洲零售业细分行业的话,书籍、电影、音乐和游戏等大众轻娱乐产品,线上购买已经超过了线下;化妆品、护肤品和服饰等beauty行业则线上线下的表现平分秋色;家具居家用品、玩具、鞋类等,线上销售只占到了20%不到的份额;而像食品饮料、医药保健品、体育户外用品、家用电器、园艺和宠物用品等行业,则仍然由线下销售垄断。
根据行为习惯理论,重复做一件事情21天,人们就会形成新的习惯。澳洲人民在疫情新世界下生活了一年多,反反复复经历了6次封城,自然已经逐渐习惯在网上购买某些东西了,他们发现,网上购物其实并不复杂,更省心省力,选择更多,价格也会更优惠。
最为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经不是因为疫情的限制而被迫选择在网上购物,更多时候,网购已经成为了他们主动选择的购物渠道,而这种改变是不可逆转的。
五、澳洲零售业未来
澳洲政府还是出于保护在疫情冲击下的零售业的考量,出台了JobKeeper和租金支持计划等一系列政策,以延长零售商的生存时间,但这些都只能作为缓兵之计。未来的关键还是在目前疫苗接种率达到90%的目标,逐步解封之后的社交距离规定如何。
疫情之下,很多零售企业经历了严重的财务困难,既然封城导致他们无法“开源”,于是企业主们就会想方设法“节流”,而营销和广告预算通常是第一个被考虑削减的。
但大量的研究表明,企业危机时期,恰恰是最不应该减少营销预算的时候,这其实正是你超越竞争对手的机会。疫情对于你的企业来说究竟是毁灭性打击,还是一股不可多得的转型东风,关键就在于你如何做好在全新的市场格局下的营销战略。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聪明的商家在疫情期间找长富营销来开始布局营销活动,如开通小红书账号、视频号账号,积蓄力量;另外还有很多商家开通微信的小商店程序,以方便顾客在家下单购买。另外细心的商家也更加注重精细化运营,如提供微信朋友圈老顾客的优惠活动和顾客拉新营销。
未来的零售业会向更多的个性化的体验式消费转变,在线购物和全渠道零售的发展也在不断加速,这意味着作为企业主,你需要真正了解你的顾客,并关心他们的需求。你可以问一问自己:我到底想为我的客户解决什么问题?客户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客户希望从我的品牌获得什么?中小企业如何有效打造品牌?该思考什么?营销的本质-抓住机会卖货 顾客希望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我的品牌进行互动交流?只有在了解了客户的痛点之后,才能最大化地个性化地为其提供产品或服务,令其获得最佳的体验,才能获得忠诚的客户。
六、疫情下的营销案例
疫情期间,劝民众维持社交距离成为了世界各国都推崇的一条卫生政策,有些品牌则恰到好处地借用了这个“社交距离”的概念,做了一波有趣的营销。
麦当劳在其巴西的Facebook主页上悄悄更换了头像,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点赞。 大家所熟悉的“金拱门”logo从一个M分成了两个N,呼吁大家保持社交距离。
可口可乐在纽约时代广场上,刊登了一条带有分散LOGO的巨幅广告,敦促人们保持社交距离。可口可乐将原本正常间距的「Coca-Cola」字母分散开来,在LOGO的底部用简洁的文字写着:保持距离,是保持团结的最好方式。(Staying apart is the best way to stay united.)
另外,知名外设品牌雷蛇也将原本缠绕在一起的绿蛇分开游走,呼吁大家在疫情期间,保持良好的社交距离。
知名汽车品牌奥迪将它的LOGO中的四个圈圈拉开了距离。
服装品牌Kappa也将其经典logo中的两个背靠背小人分开了!
封城、保持社交距离和关闭国境这些疫情前想都不敢想真的会发生的事情,如今正在促使实体零售店更多转向线上线下结合的全渠道销售模式。尽管前方存在不确定性和挑战,但一个好的企业主是不会浪费这个重新思考营销战略的机会的,只有主动拥抱变化,才能在疫情后的新零售世界里建立竞争优势。